菲律宾环球360管理
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> 健康教育 >> 健康大讲堂 >> 正文
健康大讲堂

康复训练长期坚持效果好

来源:邢台市第三医院 发布时间:2016-11-29
字号: + - 14
浏览次数:
浏览次数:

【应诊专家】王贵玲,市三院康复科主任,主任医师。从事神经康复临床工作多年,擅长脑血管病、脑瘫脊髓损伤等所致功能残疾的早期、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康复评定与治疗,经验丰富。

平乡县刘先生问:我父亲患脑血栓肢体瘫痪,在当地治疗十天出院,还是不能活动,请问我们该怎样照顾他才是正确的?

王贵玲主任:脑血栓后,患者瘫痪不能活动,需要得到家属周到的照料,但是不能“过分”照料,更不能怕病情复发而禁止患者活动。有些家属甚至连翻身等简单的动作都不让患者自己做,这种观念是不对的。如果患者长期不动,不但可导致患肢关节挛缩变形、肌肉萎缩、全身肌力下降、心肺功能下降、骨质疏松、褥疮等,不利于患肢功能恢复,还会导致健侧肢体因失用而废用,给家庭和社会增加沉重的负担。所以,在患者病情稳定24—48小时后就可开始康复活动,患者与家属也要参与其中。早期对偏瘫肢体各关节进行被动活动以保持各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,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,协助患者练习自己翻身,逐渐过渡到独立起坐,在患者自理能力提高的同时,家属的辅助成分应越来越少。要尽量引导患者自己动手,慢慢学会洗脸、刷牙、吃饭、穿衣等日常生活活动以避免患者过度依赖他人而丧失自理能力,但要注意安全保护和必要的护理援助。您父亲已经病情稳定出院,药物治疗已不是主要内容,应该帮助他及早开始康复锻炼,以加快功能恢复。

市区张女士问:我母亲因为脑出血做了手术,说话困难,经常着急,我们该怎么办?

王贵玲主任:脑出血患者如果出血位置影响了语言中枢,会出现失语症,患者说话困难,不流畅,词不达意,或者不能理解别人的话,听、说、读、写等语言交流能力下降。因为总是不能很好交流,患者、家属之间相互配合能力差,均容易产生急躁。所以,每当患者要说话时或者说不清时,家属不要劝阻患者停止说话,或者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,以免使患者感到压抑、发脾气。此时,家属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给予宽慰、理解,耐心摸索患者尚存的语言能力和特殊的表达意图,可制作文字卡片或图片,把吃饭、穿衣等日常用语用文字或图片表现出来,以利于患者指认表达。平日还可以从简单的音节开始,教患者发音,逐渐过渡到词语、句子、书写、阅读等。严重的失语症患者需要到康复门诊找专业治疗师治疗。

南和县张大爷问:我老伴脑血栓左侧瘫痪,康复治疗后能缓慢行走,出院了还需要接着康复锻炼吗?

王贵玲主任:大多数患者和家属都有依赖医护人员为其治疗的心理,出院后缺乏主动锻炼,以至于已恢复的功能出现倒退。其实,康复是一个长期的治疗活动,包括院内康复治疗和院外自我康复阶段。有患者和家属把出院当作是治疗和运动功能恢复的结束,好就好了,不好也就放弃了。事实上,康复需要长期坚持,保持已有进步,开发潜在能力,只要坚持,不同的患者还会有不同的进步,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会逐渐提高。所以,出院后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坚持自我康复。

高开区张女士问:我父亲在医院能走路,回家后在自家院里却走不稳、不敢走了,怎么办啊?

王贵玲主任:脑卒中患者在医院经过急性期的康复治疗后,部分神经功能已恢复。有部分患者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,如:挛缩畸形、瘫痪、平衡功能差等。由于各方面的限制,大部分患者不能长期在医院接受功能康复的训练。为了让患者回到家庭后,保持残存的功能,继续坚持锻炼、开发肢体的潜在能力,实现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的最终康复目标,社会和家庭应当为他们改变居住条件,提供适合患者生存的居家环境,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。张女士的父亲在院期间,医院治疗室地面平坦,有康复师跟随,行走时肢体放松、走路较稳;回家后可能不适应家中不平整的院落地面,自然会很紧张,肢体痉挛、走路困难,所以,要把室内外地面整理好,不要有坑洼,同时,要有家人陪伴在侧保护,放松患者的紧张情绪,使之尽快适应环境,更好地康复锻炼。